起名专家
首页 > 儒家

西方是神本位,神高高在上,控制掌握决定着人类

时间:作者:起名专家

西方是神本位,神高高在上,控制掌握决定着人类

儒家的交互主义

=上=

我们知道,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,日本是典型的集体主义。而我们中国非常特别,个人主义时比美国的个人主义还要个人主义;集体主义时,比日本的集体主义还要集体主义。

探究这一特性的基础,其实是来自儒家思想中的交互主义。这种交互主义体现在“你对我怎样,我就这样对你”。因时、因地、因人、因事而有不同的表现。所谓“礼尚往来”、“你不仁,别怪我不义”也是这种心理原则的形象说法。

道家老子说“报怨以德”,而孔子则说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道儒道两家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。老子所说的“报怨以德”是否就是世俗所认为的老好人呢?其实也不一定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,老子这么说,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,我们有机会再说。

或曰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

子曰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
《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》

孔子说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就告诉我们,你以什么态度对我,我就抱以相同的态度。其实这层意思,我们社会上随处可见:“别人怎么怼你,就怎么怼回去。都是第一次做人,我凭什么要让着你!”

这种想法可以追踪到《易经》的成书。伏羲氏一画开天,走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。西方是神本位,神高高在上,控制掌握决定着人类;而我们中国则是人本位,一切以人为本。并且我们的神都是人死后变成的,没有西方高高在上的掌控人类的想法。

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,周武王说“人为万物之灵”,把人的位置从万物中拉升提高。

“惟天地万物父母,惟人万物之灵。”

《尚书 泰誓上》

作为中国人,真的很自由。我们所说的自由,是指对自己有自由,而不是说让全天下的人放弃自由来成全个人的自由。我们想做谁,就可以做谁。连大舜这样伟大的人物,我们都发出“舜是谁?人啊!我是谁?人啊!”

“舜何?人也!予何?人也!有为者亦若是”

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

我们古圣先贤提高了人的位置,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参天地化育,以辅助天地运行。伏羲氏一路而下的“人本思想”被儒家发扬光大。同时儒家也注意到,在这种“唯我独尊”的思想下,中国人可能会走上比西方更个人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之路。

于是,孔孟之道继续阐发,说人在社会人群中生活,必须要彼此尊重,才能顺性成长。而在与人交往之中,最重要的就是“敬”字,也就是看得起的意思。

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 人恒敬之。”

《孟子 离娄下》

人心换人心,别人怎么对待你,取决于你怎么对待别人。你对我好,我没有不对你好的;你对我不好,我也没有放过你的。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“互相互相”、“彼此彼此”。

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_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_春秋时期儒家仁礼

这种交互主义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,连人与神的关系中也是如此。孟子就告诉我们:祭品丰盛,祭品洁净,祭扫按时举行,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,那就改立土神谷神。

牺牲既成,粢盛既洁,祭祖以时,

然而旱干水溢,则变置社稷。

《孟子 尽心下》

这种我对你好,你也要对我好的交互主义,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。这就造成宗教的势力无法在我国大肆流行。我们对宗教的忠诚度远远没有西方人那样虔诚。

我们对宗教,可以说是我对你好,你也要对我好;如果你对我不好,我就不拜你了。

=中=

儒家认为人群社会中,最重要的就是政治,就是众人的事。因此在儒家学说中对“为政”的内容也着墨颇多,在“交互主义”的主轴下,君臣关系只有地位上的高下,而人格却都是平等的。

很多人说儒家臣服于统治阶级,以此压榨百姓。我们从原儒,即原始儒家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孟之道来看,这是不成立的。至于秦汉以后的“儒家”,我们另当别论。

在儒家认为,君与臣只是位置不同,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,就是为社会人群服务。君为乾,臣为坤,君臣的配合就是乾坤配。只有两者相互配合,才能一致用力,为人群社会服务。

定公问:“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”

孔子对曰: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

《论语 八佾篇第三》

“孟子告齐宣王曰:‘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

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

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”

《孟子 离娄下》

孟子告诉齐宣王说:“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,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;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,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,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,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强盗仇敌。”也就是说君对臣真心相待,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志。这完全就体现了儒家交互主义的实质。

其实,我们从早期的儒家典籍中可以明显地发现,儒家所提及的大多数都是两者并存。比如“君臣”“夫妇”“父子”,没有单独抬高某一方面,从而压制另一方。

君臣也,父子也,夫妇也,昆弟也,朋友也。

《中庸》

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丝·本尼迪克特认为:“在中国,忠孝是有条件的,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,那就是仁,父母必须具有仁”同时,“统治者如果不仁,人民可以揭竿而起,反对他。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”。如下所摘录:

“齐宣王问曰:‘汤放桀,武王伐纣,有诸?’孟子对曰:‘於传有之。’曰:‘臣弑其君,可乎?’曰:‘贼仁者谓之贼,贼义者谓之残。残贼之人,谓之一夫。闻诛一夫纣矣,未闻弑君也。’”

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_春秋时期儒家仁礼_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

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

正是在这种交互主义的影响下,儒家才会说这样的话:

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

《论语 颜渊篇第十二》

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,推己及人,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。孔子提醒我们: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,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,人与人之间相处,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。

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那是不是就可以“己所欲,施于人”?比如我喜欢和咖啡,就拼命将自己的所好分享给其他人。这也是不恰当的,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,都有其特殊性,不能用自己的好恶评断他人。

自己喜欢喝咖啡,并不代表其他人都喜欢喝。所以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,孔老夫子只说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而不说“己所欲,施于人”,其中是有深厚的含义的。

儒家四书中,无论是《中庸》还是《大学》,都有相应的印证和解释,一并摘录过来,供大家参考:

“忠恕违道不远。施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。”

《中庸》

“所恶于上,毋以使下;所恶于下,毋以事上;所恶于前,毋以先后;所恶于后,毋以从前;所恶于右,毋以交于左;所恶于左,毋以交于右,此之谓挈矩之道。”

《大学》

=下=

庄子说“生物之以息相吹”,就提醒我们,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影响,相互成就的,都是在彼此之间的交往之中 西方是神本位,神高高在上,控制掌握决定着人类,成就自己。儒家完全致力于人事交往,在交互主义的影响下,发展出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儒家心法。
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

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
《论语 学而篇第一》

这种反省的精神告诉我们:在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,

“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”

《孟子 离娄上》

“夫人必自侮,然後人侮之;

家必自毁,而後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後人伐之。”

春秋时期儒家仁礼_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_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

《孟子 离娄上》

但是,这样做的话会不会造成委屈自己讨好大众,以至于失去自身价值呢?不会的,因为孟子还说:反省一切,最后还是认为自己合理,纵然面对千万人,也要勇往直前,这时就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。

“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”

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

可见我们有顺的一面,同时也有逆的一面,正好符合《易经》中所说的“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”的原则。一旦把儒家看的僵化,那真是误解了儒家。

《易经》的往来思想

《易经》作为群经之始,大道本源,蕴藏着解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。诸子百家都是源于《易经》,这就提醒我们,如果不懂《易经》,就读不懂诸子百家的思想。

儒家的思想同样也是从《易经》中开发出来的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儒家奉行的“交互主义”,儒家五经中的《礼记》解释得更深入人心,简而言之就是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。

“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.礼尚往来.

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
《礼记 曲礼》

“往而不来”、“来而不往”,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“往”和“来”,而对于这两个字的解释和阐述,《易经》中、两卦最为深刻。我们先看两卦的卦辞。

“泰,小往大来,吉,亨。

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”

《易经 泰11》

“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,大往小来。

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,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”

《易经 否12》

根据《易经》的体系,阳为大,阴为小。泰卦阴上阳下,所以称为“小往大来”,象征阴阳两气交互相同;否卦阳上阴小,称为“大往小来”,比喻阴阳两气没有交集,闭塞不通。

乾卦属阳,阳气主上升;坤卦属阴 西方是神本位,神高高在上,控制掌握决定着人类,阴气主下降。泰卦乾下坤上,下卦的阳气向上生长;上卦的阴气向下渗透。阴阳两气于是有了交集,构成大自然的自然循环。

我们从大自然中水的循环可以更好理解这一现象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,然后水蒸气有变成雨雾下降到地面上。如此云行雨施,自然生生不息。

而否卦乾上坤下。乾阳上升,坤阴下降,阴阳两气无法交流,自然否塞不同,造成天地隔阂不能交感,万物咽窒不能畅通。

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_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_春秋时期儒家仁礼

我们现在的水泥地就是造成天地阴阳两气不能循环交集的一个例证。阳气上不去,阴气下不来,万物闭塞,上下不合,诸事不顺。

《易经 系辞传》上也提示我们“往来不穷谓之通。”一切事物能够通达无阻,最重要的就是要往来不穷。同样的,如果不能“往来不穷”就会不通,不通就无法发挥天地的大德,即生生不息。

“一阖一辟谓之变,往来不穷谓之通。”

《易经 系辞上传》

我们可以看到,当今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不通,究其原因,就是没有阴阳两性“往来不穷”,而再深究,就是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。每个人以邻为壑,把自己关在固定的房间里,不出门与他人往来。

男性与女性不往来,造成生育率成年递减;天气与地气被现代建筑所阻隔,造成气温上升,无法循环;人人各守己见,执之为真理,陷入更加偏执的无知当中。

我们从中国人生活的现实中归纳总结,提炼出中国式“交互主义”,并探索到儒家经典中所深刻阐释的其中内涵。由于诸子百家都是在解释《易经》的道理,于是我们从这部群经之源中找到印证。

《易经》则天法地,完全是根据自然运行的道理,从而推演出人世行事的法则。那么这种交互主义所背后蕴藏的“往来思想”,又是从哪里体现的呢?

“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

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而岁成焉。”

《易经 系辞下传》

古时包牺氏治理天下,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现象,下则观察大地高下卑显种种的法则,又观察鸟兽羽毛的文采,和山川水土的地利,近的就取象于人的一身,远的就取象于宇宙万物,于是创作出八卦,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,参赞天地的化育,以比类万物的情状。

所以说,中国人的学问是“天人之学”,绝对正确。我们没有西方那种假设、论证。古圣先贤早就知道一旦大胆假设,就会陷入主观求证,最后发展处许多偏道的学问,破坏宇宙中的运行规律。

其实,在我们人事中,“往来”的交通可以化解许多生活中的困扰和疲累。用我们时下最熟悉的话来理解这一思想,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悟,那就是“舔狗一无所有”。

中国人“报”的思维

上文中说道“你对我好,我没有不对你好的;你对我不好,我也没有放过你的。”其中,“你对我好,我没有不对你好的”就是报恩思想的起源;“你对我不好,我也没有放过你的。”就是报仇意识的起点。

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
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
投我以木李,报之以琼玖。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
《诗经 木瓜》

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

《诗经 大雅 抑》

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有“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”之句,后世“投桃报李”便成了成语,比喻相互赠答,礼尚往来。

春秋时期儒家仁礼_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_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

《三国演义》中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,诸葛亮最后病逝秋风五丈原,其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让后世动容不已。他何以会如此亲力亲为,最后积劳成疾,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。

其实“报”这个字的含义非常深厚,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说地很清楚。刘备三顾茅庐,给了诸葛亮施展抱负和才能的机会,于是孔明就欠下了刘备的账。这个账不是那么好还的。

丞相六出祁山,一心一意想要克复中原,完成刘备心愿;同时对阿斗也是毕恭毕敬,丝毫没有僭越之想,真得做到了“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”;这还不够,丞相逝世后,诸葛一家为守成都,不惜后代子孙战死沙场;直到姜维尽忠而死。诸葛亮欠刘备的情义才算完全还清。

除此之外,连我们认为是描写爱情和青春之美的《红楼梦》,开篇就体现儒家的价值。林黛玉的前身为绛珠仙草,为了报答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而下界报恩,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他的灌溉之德。我们引用原文,并标注重点如下:

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,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。常说:‘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,我并无此水可还。他若下世为人,我也同去走一遭,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,也还得过了。’

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

这种报恩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人,长达几千年之久。儒家提倡孝道,很大程度就是来源于这种思想。我们姑且可以简单地说“孝就是报”。

以母为基,以父为楯

《黄帝内经 天年》

《黄帝内经 天年》认为:“以母为基”,也就是说,母亲提供的物质是构成自己这辈子的根基。我们就姑且称之为根基,底子;而身体的那个保护自己那个气,也就是“楯”,像盾牌的那个盾,是由父亲提供的精血所构成的。

同时,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祭祀文化和神鬼观也深受这种“报”的思想的影响。

神鬼是帮助我们修道的。在道统文化中,中国的神很多都是人变成的。那么人怎么可以变成神呢?主要是这些人在或者时候为人群社会服务,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典范,于是我们就“封神”,将人变成神。

所以做一个中国人真的很神气,因为死后就可以封神,这一点在西方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。我们将历代有贡献的人封神,就是为了报答他对我们历史传承中发挥的贡献。

同样的,祭祀祖先也是如此。

一阴一阳之谓道,我们中国人一方面很重视报恩,另一方面,我们的报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中国人的报仇心里是世界第一,其潜伏时间之长,容忍之久,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。古时候,只要遇上杀父(母)之仇,这家的独子活下来的唯一目的就是报仇。

这种思想在现代也依旧存在,只是程度减轻。当你得罪一个人,跟他道歉,他表面上会很宽容的原谅你,但是,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就结束了,他背后还是要整你。

这就告诉我们,在中国社会,要造成不道歉的事实,而不是得罪人后拼命道歉。我们是一个不太接受道歉的民族。我们所奉行的是“一报还一报”、“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”。

有恩的死里逃生,无情的分明报应。

欠命的命已还,欠泪的泪已尽。

……

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!

《红楼梦》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

老子也提醒我们“其事好还”。自然的因果是很清楚的,但是人很难看的周全。世界上有些国家也该好好反省反省了,因为替世界找来了太多的麻烦。

本文终。



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。